(一)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
1.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
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战略部署,聚焦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等,以培育创建国家重大科技(科教)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预研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平台),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
实施方式:采用择优组织方式。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整合国内外相关科技力量,提出建设方案,经同行专家论证评审,择优支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省实验室建设与运行
以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支持省实验室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凝练战略任务,开展自主科研,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探索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实施方式:根据地方对省实验室开展自主科研的投入情况、实验室理事会审定的重大任务等,省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3.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聚焦我省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链和重大技术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跨区域、跨领域整合配置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等相关科研力量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重点围绕海洋工程、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碳材料、安全应急等领域布局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撑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引导地方定向依托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施相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探索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的科研组织模式。
实施方式:新建项目采取竞争择优方式,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整合相关科技力量,按照《江苏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2020年版)》要求,提出建设方案,择优推荐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向实施的重大科研项目,将根据地方对中心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投入情况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4.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试点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推进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成果工程化为主要任务,由省内重点高校院所牵头,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参与,在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建设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试点,开展前沿技术集成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工程化,促进我省科教资源与产业创新紧密对接,有力带动基础前沿研究和工程技术发展。
实施方式:采取以定向组织与竞争择优相结合的方式。有建设意向的高校院所经与科技厅会商,符合条件的按要求研究制订建设方案,经专家评审论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5.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重点围绕应用数学、AI算力、科学数据、农业微生物资源库、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突出对我省产业提升提供共性技术和资源支撑,为各类科研活动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服务。
申报条件:申请平台牵头建设单位应为在相关学科或领域实力较强的独立法人的科技服务机构或高校院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总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省拨经费资助将依据项目新增总投入,择优给予分档支持。
实施方式:由设区市科技局或高校院所择优推荐,每个设区市限额推荐2项,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不含新型研发机构)限额推荐1项。